文|飛魚說史
不用金谷繁華,碧城修竹,自比封君號,萬壑千岩天付與,一洗寒酸郊島,霖雨方思,煙塵未掃,合挽三江倒,功成名遂,卻來依舊華表。——(宋)崔敦禮《念奴嬌·和徐尉》
春秋戰國,諸侯並起,為了生存和圖強,亦或者為了讓它國臣服,各諸侯國之間形成了時而結盟,時而對立的複雜關係,在這個過程自然也少不了激烈的兼并戰爭。
實力強的諸侯國兼并小的諸侯國,使得中原大地上最終形成了戰國七雄爭霸的競爭格局。
隨著被周天子分封的諸侯國相繼稱王,「封君制度」亦不斷延續和強化,諸侯國的君主不斷依靠這些被封君的臣子,強大自身實力,繼而完成對外擴張的目的,也正是依靠著這些人,君主加強君主集權。周天子
當然也有些君主被這些「封君」架空了權柄,此時暫不論。
而說起封君制度,其實在春秋末期已經出現,到了戰國時期儼然成為了一種普遍的政治現象,縱觀戰國時期的歷史,封君之風非但沒有衰減,反而呈現出了愈演愈烈之勢。
那麼封君封的皆是有功之臣嗎,本篇飛魚就來談談戰國「封君」為何會成普遍的政治現象,不過說此之前,我們還得從封號的具體形式說起。被封君之人的封號怎麼來的?魏惠王兵數破於齊秦,國內空,日以削,恐,乃使使割河西之地獻於秦以和,而魏遂去安邑,徙都大梁衛鞅既破魏還,秦封之於、商十五邑,號為商君。——《史記·商君列傳》
封君制度,其實是春秋時期諸侯國分封卿大夫的延續,也可以說「君」是卿大夫的一種新的爵位,諸侯國君主稱王之後,「君」也就成為了「王」之下的最高爵位,其性質更類似於後世皇帝分封的「王」。
那麼封君封號的形式究竟有哪些呢,根據上述衛秧被封為商君,可以看出其是以封地作為封號的,這在戰國時期,也是最為普遍的一種封君稱號,比如後來的安平君、華陽君、涇陽君皆是如此。戰國時期的君
但這並不是唯一的一種,還有以雅號作為封號的,比如說長安君,《史記·趙世家》記載:必以長安君為質,兵乃出,根據《正義》註解:長安君者,以長安善,故名也,由此可見,這裡的長安君該是一種雅號。
還有以原籍地作為封號,比如說齊國的一位叫鍾離春被封君時就採用了他的原籍地無鹽,而被稱為無鹽君,此外,還有一種含金量超高的「封號」,比如說戰國時期的白起、蘇秦、李牧皆被封為武安君。什麼樣的人才能被封君?白起攻魏,拔之,取城小大六十一,攻趙,拔光狼城,攻楚,拔鄢、鄧五城,其明年,攻楚,拔郢,燒夷陵,楚王亡去郢,秦以郢為南郡,白起遷為武安君。——《史記·白起王翦列傳》
關於封君之人,不少人總結出了兩點,一是有大功,二是和君主有關係,當然,這是最主要的兩類人,但並不是能代表所有的封君,上述引言是關於白起的封君,當然不用說,白起是第一類有大功的人,這類人也有很多,暫不一一列舉。戰國時期的君主
而第二種與君主有關係的人,我們就可以用秦昭襄王時期秦國的「四貴」來舉例,秦昭襄王年幼,宣太后獨攬大權,就把自己的其他兒子都封為了君(涇陽君、高陵君、華陽君)。
當然這種封君並不是秦國一家獨有,其於諸侯亦有之,《史記·魏豹彭越列傳》記載:魏豹者,故魏諸公子也,其兄魏咎,故魏時封為寧陵君,由此可見因親受封為君,在戰國時期被封君之人中,佔有相當大的比例。
除了這兩類人,其實還有因為其他因素而受封之人,比如說因歸降而受封的,如《史記·樂毅列傳》記載:樂毅知燕惠王之不善代之,畏誅,遂西降趙,趙封樂毅於觀津,號曰望諸君,這也就是說樂毅因為投靠了趙國,而被趙國封為君。樂毅伐齊
此外,還有一種並不光彩的封君之人,比如說趙國的建信君,《戰國策·趙策》記載:君之所以侍王者,色也,這句話就表明了建信君是靠著自己的美色,而獲得了趙王的寵信,從而被封為君的。戰國諸侯哪國的封君最多?昔者吳起教楚悼王以楚國之俗曰:大臣太重,封君太眾,若此則上偪主而下虐民,此貧國弱兵之道也。——《韓非子·和氏》
根據上述記載,戰國時期的封君當屬楚國最多,根據學者統計出的楚國實際被封君之人的數目大概有30位左右,這也從側面證實了《韓非子·和氏》記載的準確性。
而秦、趙兩國的僅次於楚國,大概有20餘位,往下依次是魏國、韓國、齊國、燕國(此排序參見《戰國封君表》統計的數據),而從封君的數目上,其實也能看出楚、秦、趙等三國在封君制度上較為完善和成熟。戰國時期的君主
說到諸侯的封君,齊國的一位特殊人士,就不得不提,此人也正是前文提到的鐘離春,說她特殊,是因為她是一名女士,並且享有自己的封號和封地。
你或許會說,這是一名得到齊王寵愛的美女吧,其實並不是,她只是一個又老又丑的女子,《烈女傳》記載:其為人極丑無雙,但她勸諫了齊王,使齊王行富國強兵之道,可以說鍾離春的封君,遠遠要比建信君來的有價值。飛魚說:封君封的皆是有功之臣?當然並不全是,因功受封只是其中的一種形式而已,因親受封亦佔了相當大的份量,但這兩種方式卻是封君的主要形式。
談談戰國「封君」為何會成普遍的政治現象,說白了,戰國時期的「封君制度」,其實也是封建社會逐漸形成的另外一種表現形式,而君主主張用這種封君制度作為賞賜,以此來吸引或者激勵英才,正是促進這種封君制度成為普遍政治現象的因素。戰國時期的君王
在這點上,秦國做的遠遠要比山東諸侯要好,因為秦國的封君中,布衣英才居多,也就是說,秦國的封君制度十分重視「功」,而山東六國的分均則更重視「親」,所以最終秦國能統一華夏,從封君制度的差異上亦能看出徵兆。
深究之,戰國時期的封君制度,其實和諸侯國變法活動也有絲絲關聯,楚國封君太眾,其中又以舊貴族封君為多,導致「封君」瓜分了君主的權柄,變法的失敗受到阻撓而失敗,亦在情理之中,而秦國以功封君,則是促進了變法的深入和徹底。
對此,您怎麼看?
參考文獻:《史記》、《戰國策》、《韓非子》、《烈女傳》、《戰國封君表》、《戰國時期的食邑與封君述考》等。
(本文圖片來源於網路,如有侵權,請聯繫刪除)
【END】
封君封的皆是有功之臣?談談戰國「封君」為何會成普遍的政治現象
文|飛魚說史
不用金谷繁華,碧城修竹,自比封君號,萬壑千岩天付與,一洗寒酸郊島,霖雨方思,煙塵未掃,合挽三江倒,功成名遂,卻來依舊華表。——(宋)崔敦禮《念奴嬌·和徐尉》
春秋戰國,諸侯並起,為了生存和圖強,亦或者為了讓它國臣服,各諸侯國之間形成了時而結盟,時而對立的複雜關係,在這個過程自然也少不了激烈的兼并戰爭。
實力強的諸侯國兼并小的諸侯國,使得中原大地上最終形成了戰國七雄爭霸的競爭格局。
隨著被周天子分封的諸侯國相繼稱王,「封君制度」亦不斷延續和強化,諸侯國的君主不斷依靠這些被封君的臣子,強大自身實力,繼而完成對外擴張的目的,也正是依靠著這些人,君主加強君主集權。
周天子
當然也有些君主被這些「封君」架空了權柄,此時暫不論。
而說起封君制度,其實在春秋末期已經出現,到了戰國時期儼然成為了一種普遍的政治現象,縱觀戰國時期的歷史,封君之風非但沒有衰減,反而呈現出了愈演愈烈之勢。
那麼封君封的皆是有功之臣嗎,本篇飛魚就來談談戰國「封君」為何會成普遍的政治現象,不過說此之前,我們還得從封號的具體形式說起。
被封君之人的封號怎麼來的?
魏惠王兵數破於齊秦,國內空,日以削,恐,乃使使割河西之地獻於秦以和,而魏遂去安邑,徙都大梁衛鞅既破魏還,秦封之於、商十五邑,號為商君。——《史記·商君列傳》
封君制度,其實是春秋時期諸侯國分封卿大夫的延續,也可以說「君」是卿大夫的一種新的爵位,諸侯國君主稱王之後,「君」也就成為了「王」之下的最高爵位,其性質更類似於後世皇帝分封的「王」。
那麼封君封號的形式究竟有哪些呢,根據上述衛秧被封為商君,可以看出其是以封地作為封號的,這在戰國時期,也是最為普遍的一種封君稱號,比如後來的安平君、華陽君、涇陽君皆是如此。
戰國時期的君
但這並不是唯一的一種,還有以雅號作為封號的,比如說長安君,《史記·趙世家》記載:必以長安君為質,兵乃出,根據《正義》註解:長安君者,以長安善,故名也,由此可見,這裡的長安君該是一種雅號。
還有以原籍地作為封號,比如說齊國的一位叫鍾離春被封君時就採用了他的原籍地無鹽,而被稱為無鹽君,此外,還有一種含金量超高的「封號」,比如說戰國時期的白起、蘇秦、李牧皆被封為武安君。
什麼樣的人才能被封君?
白起攻魏,拔之,取城小大六十一,攻趙,拔光狼城,攻楚,拔鄢、鄧五城,其明年,攻楚,拔郢,燒夷陵,楚王亡去郢,秦以郢為南郡,白起遷為武安君。——《史記·白起王翦列傳》
關於封君之人,不少人總結出了兩點,一是有大功,二是和君主有關係,當然,這是最主要的兩類人,但並不是能代表所有的封君,上述引言是關於白起的封君,當然不用說,白起是第一類有大功的人,這類人也有很多,暫不一一列舉。
戰國時期的君主
而第二種與君主有關係的人,我們就可以用秦昭襄王時期秦國的「四貴」來舉例,秦昭襄王年幼,宣太后獨攬大權,就把自己的其他兒子都封為了君(涇陽君、高陵君、華陽君)。
當然這種封君並不是秦國一家獨有,其於諸侯亦有之,《史記·魏豹彭越列傳》記載:魏豹者,故魏諸公子也,其兄魏咎,故魏時封為寧陵君,由此可見因親受封為君,在戰國時期被封君之人中,佔有相當大的比例。
除了這兩類人,其實還有因為其他因素而受封之人,比如說因歸降而受封的,如《史記·樂毅列傳》記載:樂毅知燕惠王之不善代之,畏誅,遂西降趙,趙封樂毅於觀津,號曰望諸君,這也就是說樂毅因為投靠了趙國,而被趙國封為君。
樂毅伐齊
此外,還有一種並不光彩的封君之人,比如說趙國的建信君,《戰國策·趙策》記載:君之所以侍王者,色也,這句話就表明了建信君是靠著自己的美色,而獲得了趙王的寵信,從而被封為君的。
戰國諸侯哪國的封君最多?
昔者吳起教楚悼王以楚國之俗曰:大臣太重,封君太眾,若此則上偪主而下虐民,此貧國弱兵之道也。——《韓非子·和氏》
根據上述記載,戰國時期的封君當屬楚國最多,根據學者統計出的楚國實際被封君之人的數目大概有30位左右,這也從側面證實了《韓非子·和氏》記載的準確性。
而秦、趙兩國的僅次於楚國,大概有20餘位,往下依次是魏國、韓國、齊國、燕國(此排序參見《戰國封君表》統計的數據),而從封君的數目上,其實也能看出楚、秦、趙等三國在封君制度上較為完善和成熟。
戰國時期的君主
說到諸侯的封君,齊國的一位特殊人士,就不得不提,此人也正是前文提到的鐘離春,說她特殊,是因為她是一名女士,並且享有自己的封號和封地。
你或許會說,這是一名得到齊王寵愛的美女吧,其實並不是,她只是一個又老又丑的女子,《烈女傳》記載:其為人極丑無雙,但她勸諫了齊王,使齊王行富國強兵之道,可以說鍾離春的封君,遠遠要比建信君來的有價值。
飛魚說:
封君封的皆是有功之臣?當然並不全是,因功受封只是其中的一種形式而已,因親受封亦佔了相當大的份量,但這兩種方式卻是封君的主要形式。
談談戰國「封君」為何會成普遍的政治現象,說白了,戰國時期的「封君制度」,其實也是封建社會逐漸形成的另外一種表現形式,而君主主張用這種封君制度作為賞賜,以此來吸引或者激勵英才,正是促進這種封君制度成為普遍政治現象的因素。
戰國時期的君王
在這點上,秦國做的遠遠要比山東諸侯要好,因為秦國的封君中,布衣英才居多,也就是說,秦國的封君制度十分重視「功」,而山東六國的分均則更重視「親」,所以最終秦國能統一華夏,從封君制度的差異上亦能看出徵兆。
深究之,戰國時期的封君制度,其實和諸侯國變法活動也有絲絲關聯,楚國封君太眾,其中又以舊貴族封君為多,導致「封君」瓜分了君主的權柄,變法的失敗受到阻撓而失敗,亦在情理之中,而秦國以功封君,則是促進了變法的深入和徹底。
對此,您怎麼看?
參考文獻:《史記》、《戰國策》、《韓非子》、《烈女傳》、《戰國封君表》、《戰國時期的食邑與封君述考》等。
(本文圖片來源於網路,如有侵權,請聯繫刪除)
【END】